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哪些新的安全挑战?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各银行都在加速升级核心系统,以实现服务线上化,提升作业效率和用户体验。与此同时,数字化的过程进一步加大了数据和资金等关键要素的风险敞口。如何在复杂的安全环境下守住数字银行安全底线,确保信息安全系统“防得住,防得全”,正在成为每一家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出席“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金融科技践行ESG理念 推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发表主旨演讲。
在金融科技日新月异、银行业加速转型的当下,数字化的突破与应用,成为赋能普惠金融,解决制约业务开展痛点的关键所在。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探索再加速,以数字化助力实体经济振兴成为新风尚。
“以前不知道有‘光大云缴费’这么方便的平台。”居住在青海省泽库县泽曲镇而尖村牧区的木合吉一家,往年到了缴纳城乡居民社保的时候,全家人需要骑摩托车去镇里的缴费单位办业务,往返奔波,非常不方便。今年,他通过手机上的“光大云缴费”APP足不出户为全家人在线缴费,真切感受到数字服务带来的便捷。泽库县医保局医疗保障经办人员介绍:“我们从2021年开始全省推广光大云缴费的医保缴费服务,为居民带来直接便利。我们医保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云缴费平台为偏远地区的牧民、孤寡老人等需要特殊关注的老百姓提供缴费服务,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银行正式对外发行数字人民币进博主题徽章硬件钱包,为大众带来数字金融新体验。
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最亮眼的在电子支付领域:2021年,个人银行账户数量达135.9亿户,人均拥有近10个账户,线上支付交易金额合计约3500万亿元。在普惠金融领域,金融科技同样影响深远。金融机构通过加强金融科技应用,突破了物理网点和地域限制,触达更多普惠金融群体,不断拓展服务覆盖面,实现服务成本持续下降。金融科技初试拳脚,成效显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逐步得到应用,深刻改变了金融业的服务渠道、商业模式甚至行业格局。在相关金融科技助力下,金融支付更加便捷、高效,各类金融服务的使用成本也更低。
9月29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誓师动员大会上,中国银行重磅发布“数字进博”金融科技服务方案(以下简称“数字进博”)。
苏州银行助力苏州某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实现数字人民币母子钱包收单功能,是全国首家利用数字人民币母子钱包进行收单业务的医药销售企业。
为了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创新本行绿色金融建设,构建绿色金融发展生态圈,积极赋能中小企业,10月14日,兴业数金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举办“绿色金融暨能源金融科技创新研讨会”,会议邀请兴业研究碳金融研究院、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各分行绿色金融领域专家,以及外部气候金融孵化器和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专题演讲和交流讨论。
兴业银行上线港澳台同胞数字人民币钱包业务,作为在厦台资企业高管,吴先生第二天便来到兴业银行厦门杏林支行“尝鲜”。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誓师动员大会上,中国银行重磅发布“数字进博”金融科技服务方案(以下简称“数字进博”)。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银行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光大银行成立三十年以来,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能力建设,主动融入数字经济生态。近期,光大银行APP与云缴费APP“双平台”全新升级数字人民币服务,为客户提供精准、优质、综合化的线上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